3)明空法师:明空法师:《心经》中的般若智慧_不得以扶乩坏乱佛法(文白对照)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拙就是说对于笨的人来说,对于没有慧根的人来说,对没有智慧,没有悲心的人来说只能跟他说析法空。这个析法空还包括色败空;有的人会更笨,他看到的之后才会空。这个什么是色败,比如说南传佛教一些国家,他们会修这个,人死了之后就把他抬到外面,然后禅修的禅师,每天早上就得带他们去观察尸体,第一天怎么样了,第二天怎么样了一开始身体肿胀、充血、发紫。之后呢被动物蚕食了又露出了白骨,所有的四肢都分散,到最后变成了尘土,什么都没有,这叫色败而空。

  有的人他到了年纪大的时候他才体会到无常,整个自己容颜也老了,身体的机能衰退了,他能感受到无常。但是很多年轻人呢,他有慧根,不用等到他老的时候才体会到叫无常。菩萨的智慧,他当下就能体会到无常。

  那么空是种智慧,如果你这种空的智慧理解成外在的,其实你永远都不能达到般若的智慧。我们说这个智慧就是你的心,你心本具足这个智慧。

  儒家的正宗陆王心学,他有一句话叫做心即是礼。所以这句话呢用佛教去解释它,站在佛教的这个立场上来说的话,般若也是一样的。空就是你的心,不是外在的,不是二元的,这个大家一定要知道。

  那空其实就是诸法实相,什么是诸法实相,如果说诸法实相,这好像有点上的佛教术语很多人可能都不明白。诸法实相就是事物的本质,本来的面貌。我们看到的事物都是表象的,我们被表象所转了。

  为什么会转,这是我们内心的杂质把它转移了一下,内心的杂质就是我执、法执。

  这个人对我有利的,我定义他是好人、朋友;这个人对我无利、做了出卖我的事,我把他定义成坏人、敌人。但是过段时间他又有利于我了,这个坏人、敌人又变成好人朋友了。所以我们表现出来的相都是随着我们内心的杂质转了一个弯,这个转一个弯那就不是本质,所以这个时候需要般若智慧去洞察。

  就像我喝的这个水杯,这水杯呢如果我一旦有法执,我就认为它就是水杯,但是一空它,它是缘起的,自性是空,这个水杯照样可以变成花瓶,还可以变成很多其他的。

  如果有法执的话,虽然它虽然不障碍你解脱,但是障碍你度生。度化众生要种种方便。我们一旦有执著,我们的心被局限了,我们的智慧被局限了,我们度生的能力就被局限了。所以《心经》中的般若智慧它是成就菩萨的,这是我第二次强调《心经》它是向舍小向大阿罗汉,是对菩萨所宣说的法门。

  刚才说了一切的相都是我们内心的杂染、我执所变现的。我们如果一再执著它,在这个相上产生贪嗔痴啊,我们会陷入,这个雪球,这个原本的雪球会越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itxt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